弘揚憲法精神 讓法治觀念浸潤人心
- 香港衛視
- 2022/12/12 12:54
-
收藏
-
20.2萬
弘揚憲法精神 讓法治觀念浸潤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憲法宣傳周”側記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弊鳛閲业母敬蠓?,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12月4日,迎來了我國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也是現行憲法的“40歲生日”。12月4日至10日是第五個“憲法宣傳周”,最高人民法院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為主題,組織開展了發布典型案例、“‘云’上看法院,法治在身邊”全媒體直播、與中央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系列專題節目等一系列“憲法宣傳周”宣傳活動。此次面向社會公眾舉辦的“憲法宣傳周”活動采取線上方式進行,邀請社會公眾線上參與、線上游覽,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加強憲法學習宣傳,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以案釋法 發揮裁判的規范指引作用
案例是活的法律,能為人們提供行為引領,樹立行為規則。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相繼發布一系列典型案例,釋法明理,明確審判規則,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教育、評價、指引、示范功能。
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和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典型案例。該批案例涉及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等不同訴訟類型,涵蓋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領域,所涉生態要素多、保護范圍廣、復合程度高、創新意識強,集中體現了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的鮮明特色、專業要求和職能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根基所在,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寄托所在,更是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造福人類、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職責所在。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只有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只有爭做英雄才會英雄輩出。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和保障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涉英烈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以司法手段捍衛英雄烈士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永遠銘記英雄烈士的犧牲和奉獻。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更是強調要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此次發布的涉英烈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維護英烈人格利益、烈屬合法權益、烈士紀念設施等案件,加大了對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保護力度,推動落實烈屬撫恤優待政策,加大了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力度,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云”端游覽,沉浸式感受司法氛圍
“網友們,大家好!你們想知道最高人民法院內部什么樣么?法官們是如何辦公的呢?智慧法院又是如何運行的?快跟隨我的鏡頭一起去最高法打個卡!”
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辦的直播活動——“‘云’上看法院,法治在身邊”,上線一小時,瀏覽量就突破了220萬人次,網友們“順著網線”走進最高人民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北京金融法院等10家法院,“沉浸式”感受司法氛圍,讓普通人對于法院工作有了更深層的了解。
“憲法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出生、上學、工作、退休......每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都離不開憲法,憲法給予我們權利的同時,也規定了必須履行的義務。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憲法、遵守憲法?!北本┦懈咴憾讲檗k(司改辦)主任劉書星親切地跟網友進行交流。
跟隨鏡頭走進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實驗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棵“長青之樹”,也是囊括各種高科技成果的“智慧樹”。這棵樹上可謂“碩果累累”:庭審語音識別系統、電子卷宗自動生成系統、OCR識別技術為法官提供相似案例推薦......
信息技術與司法審判的深度融合,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司法審判效率,而且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介紹道,“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智慧法院實驗室的信息綜合評估開展多方面的工作,把各類優秀的信息系統,特別是通過測試評估的新系統,在智慧法院實驗室進行充分展示,利用智慧法院實驗室更好地打造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提高法院數據安全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水平,為全國法院工作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span>
“這些年,法院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了一套立案-開庭-送達-調解一站式的在線司法服務系統,為公眾接近司法,更好地感受公平正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司法的效率?!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教授談到智慧法院時更是贊不絕口。
通過云直播的方式,網友們在中國法院博物館了解和認識憲法的發展及實施脈絡,從博物館中一件件“老古董”、一張張舊照片中感悟共和國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零距離接觸專家法官工作室、司法指導中心、適老化法庭、虛擬法庭艙、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等法院特色、亮點工作;感受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沐浴在崇法尚德的文化氛圍里。
創新文化 助推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忠誠為民、崇法尚德、公正廉潔、剛正不阿、改革創新是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的高度凝練,創新發展法治文化、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憲法精神,是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今年“憲法宣傳周”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與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共同策劃制作的《大法官開庭》第八季特別節目《4.22億假幣的考問》在央視一套連續播出。節目以紀實、講述、訪談的形式,聚焦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二級大法官石時態審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單案數額最大偽造貨幣案,深度展現人民法院依法公正裁判,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保障貨幣安全流通,取得了良好的舉措和成效。
同時播出的還有基層法院全景式紀實節目《人民法庭》,該節目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法治深壹度》欄目共同推出,以具有代表性的人民法庭為主要拍攝對象,通過對特色法庭、典型案例的紀實拍攝以及對相關人物的采訪,展示了人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span>
法治文化是國家法治建設的根基所在,唯有不斷發展先進法治文化,弘揚憲法精神,方能足音鏗鏘,不斷前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這為推動新時代法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繼續推動我國憲法全面貫徹實施,讓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之路行穩致遠,為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讓憲法精神浸潤于全體人民心中,為新時代偉大復興之路凝聚磅礴法治力量。
(王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