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教育新圖景

——教育系統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實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2年12月19日     |    制作:  艾鈺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江西理工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熊仕顯指導學生做實驗。朱晨欣攝

在南昌航空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教師們聚在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數字經濟的重要論述。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港澤攝

在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工業機器人實操訓練。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港澤攝

宜春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院長謝芳在江西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指導工人操作。朱晨欣攝

在江西農業大學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生正進行科研實驗。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港澤攝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萬春林為高中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朱晨欣攝

新時代新征程宏偉藍圖催人奮進。

當前,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積極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落地落實,正在全省教育系統掀起熱潮。

采訪中,全省教育系統干部師生紛紛表示,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教育工作擔負新的更大使命、迎來新的更大機遇、呼喚新的更大作為,將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全省教育的一切工作中去,奮力建設教育強省。

學習熱潮再升溫

黨的二十大精神如浩蕩東風,吹拂著贛鄱大地的校園內外。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以來,全省教育系統以多種形式,多層次、全覆蓋學習宣傳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主題班會、年級大會、知識競賽、主題黨日、紅色研學等各類活動中,有聲有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我要把青年開創事業的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人民需要,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擔當,接好歷史的接力棒!”11月18日,全省高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巡講團成立,啟動儀式上,巡講團成員、東華理工大學學生蔡錦宜堅定地說。這是一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巡講團隊,他們把專業研究與宣講內容有機結合,創新載體和方式方法,用“青言青語”讓廣大師生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以一場又一場符合青年特點兼具理論深度的專題報告,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江西農業大學組建“金扁擔”宣講團,通過專題輔導報告、集中座談交流、在線宣講解讀等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日常教學、黨建、文化活動中。學校各學院分別組建教工、學生黨員宣講團,圍繞大會盛況、主要精神、深刻內涵等方面進行宣講,讓師生在理論宣講中強化使命;開展歌詠黨課、愛國歌曲班班唱等活動,將黨史元素融入藝術表演中,唱響新時代的美好愿景,唱出新征程的奮進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快速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堂,為青年學生第一時間解讀、傳遞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解學生思想之渴,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責無旁貸。

10月以來,江西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全員“曬課”在全省100多所高校輪番上演。思政課專職教師緊密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自選專題,一堂堂課檢驗、一名名教師輪流過關。我省作為全國“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及時宣傳闡釋黨的最新理論。10月29日,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啟動儀式在景德鎮舉行。同時,省教育廳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論壇,來自全省11個設區市近200所大中小學校參與論壇,把講政治和講道理相結合,共同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通過“大思政課”培根鑄魂提升教育品質,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腳踏實地抓落實

前不久,南昌大學食品學院聶少平團隊創制的全自動模擬人體胃腸道消化酵解裝置,入選“2022中國食品科技十大進展”,這是該學院又一項科研成果。“要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推進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建設。”“我將切實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效轉化為建設‘食品學科’的內生動力。”“要打好加時賽、奪得關鍵分、拿下決勝局,昂首闊步、攜手邁進世界一流學科。”采訪中,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們話語鏗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組織數字經濟報告團免費送數字經濟課上門、校地企聯合建設創新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踐行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的必然要求,緊跟時代發展,服務全面建設“六個江西”,用智慧賦能助力政府和企業競逐數字經濟“新賽道”。

宜春學院生命科學與資源環境學院教師林連男作為科技特派員,通過政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為江西星火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引入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油茶果殼食用菌基質生產技術推廣示范”,并作為項目骨干研究人員積極推進項目研究與實施,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作為高??蒲泄ぷ髡?,要將科研與生產一線相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林連男說。

《江西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范》《江西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劃》《關于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意見》……近段時間以來,江西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文件密集出臺,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水平,按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要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奮力繪就江西的教育新圖景。

斗志昂揚開新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提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凸顯了教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賦予教育工作新使命、新任務。

國之所需,吾輩所向。“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更加堅定了我們‘科研奮斗,愛國奉獻’的信念。我們學院將研究方向瞄準資源、能源、環境、材料等多學科交叉與融合,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為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奮力拼搏!”江西理工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張思釗博士表示。

“新時代,是我們青年人成長成才、成就事業、不容辜負的好時代。”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2022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學生劉鈺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說選擇職業教育院校,就是希望能夠學技能、練本領,努力成為“大國工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一分光。“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篤行不怠、奮楫爭先,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跡!”“生而逢盛世,乃當代青年的時與勢;揚帆啟新程,更是吾輩的志與責。”采訪中,學子們紛紛表示,新時代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要以青春之力扛起新時代奮斗大旗,以昂揚奮進之姿,奏響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國家的嘹亮青春樂章。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當前,全省教育系統聚焦學前教育“補短板”,義務教育“重均衡”,職業教育“揚優勢”,高等教育“求突圍”,全面落實“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大力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等九大行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深入實施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計劃,推進有組織科研,緊扣“2+6+N”產業和省級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集中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扎實推進全省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構建“培育—引進—穩定—激勵”四位一體的人才隊伍建設新機制。發揮高校培養創新人才主力軍作用,努力培養造就更多能夠支撐“六個江西”建設的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施紅色文化育人工程,奮力打造紅色基因傳承的“樣板高地”。積極發展素質教育,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作出更大的教育貢獻。(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 力  李 芳